close

  一方面是傳統文化大熱,另一方面是某些領域出現“道德滑坡”。如何才能讓傳統文化增強人們的倫理道德,適應現代化的發展?在第三屆尼山論壇上,多位知名專家學者縱論傳統文化的現代性改造,並開出弘揚傳統文化的藥方。
  本報記者 李鋼 劉志浩 實習生 王書境 黃蓉
  沒必要擔心西方、日韓文化流行
  儘管選修了國學課程,但這並沒能妨礙北京大學社科類研究生李欣然對美國大片、日本漫畫等西方文化和日韓文化的喜愛。
  “身邊的同學大都喜歡日本漫畫、美國流行音樂。”李欣然說,他從小學開始就喜歡看日本漫畫,上了中學又迷上了RAP,“女同學們則喜歡韓劇。”
  隨著年齡的增長,李欣然心裡也有些糾結:“尤其是上了大學後我也開始反思,怎麼中國傳統的東西吸引不了我們呢?”於是,他開始在大學里選修國學課程。
  不僅像李欣然這樣的年輕人意識到了這一點,更有不少人喊出了“西方文化擠占青少年大腦”的恐慌。例如,一部好萊塢科幻大片《阿凡達》在中國橫掃十餘億元人民幣票房,引起了各界的反思,甚至有人提出要用傳統文化“搶回青少年”。
  “我們應該承認,目前來說,相比西方文化,我們還是有些差距。”臺灣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說,但我們也不應該因此感到自卑。在他看來,對西方文化、日韓文化在年輕人中流行感到恐慌,實際上就是一種文化自卑的表現,中華文明應該有文化自信。
  “像這種美國大片、韓劇就是一種商品,一種國際化的商品,對他們的流行無需過於大驚小怪。”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杜保瑞認為,“隨著發展,我們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影、電視劇等體現我們文化的影視作品出口到國外。”
  發展文化須從傳統中尋找營養
  儘管專家認為沒有必要對西方流行文化熱大驚小怪,但這並不表示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弘揚傳統文化。
  “我們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但說實話,我們面臨著很多問題,尤其是在價值觀層面。”作為儒學專家,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痛心地說,不少中國人在外國的形象,確實與我們禮儀之邦的稱號有著巨大的反差。
  更讓人揪心的是社會上的“道德滑坡”。“現在就連老人倒了該不該扶都成了問題。”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表示,我們連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傳統都丟棄了。
  “南京‘彭宇案’可以說是對中國基本價值觀的破壞。”曾振宇分析說,因為這個案件的基本邏輯就是他不撞倒老人就不會過去扶,這實際上是否定了人本心的良知和道德。
  在曾振宇看來,“彭宇案”是一個可怕的審判,對社會危害程度很大。“以至於現在看到老人摔倒了,都要想一想該不該扶。”曾振宇分析說,這些問題在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中都有明確的論述,但是我們現在都缺失了。
  “文化發展也必須推進,否則就會影響經濟發展。”楊朝明分析說,要發展文化,就必須在傳統文化中尋找營養。
  正如尼山論壇組委會主席許嘉璐在論壇上所說,當前,人類陷入了從來未遇到過的廣泛而深刻的危機,地球上的每個地區和國家幾乎都無法幸免。因此,各個民族正在回歸古老的傳統,思考建立現代的不同信仰下的共同道德規範。
  街道上掛24孝圖其實並不合適
  學校誦讀儒學經典、舉行祭祀儀式、張貼儒家宣傳畫……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,國學熱正在興起,弘揚傳統文化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共識。
  “大家認識到弘揚傳統文化的必要性,這很可喜,但具體該弘揚哪些傳統文化卻應該好好研究。”曾振宇表示,以傳統文化代表儒學為例,儒學發展經歷了很多階段,秦漢之後的儒學增加了許多封建性的糟粕。
  楊朝明也表示,儒學代表人物如孔子等強調“正名”,主張“修己安人”和“仁政”、“德治”;漢代以後的儒學適應封建專制制度的需要,逐漸片面強調君權、父權和夫權,儒學慢慢蛻變,呈現了為後人詬病的“缺乏平等意識和自由理念”等特征,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。
  “所以,弘揚傳統文化時,應該區分哪些是精華,哪些是糟粕。”曾振宇舉例說,像現在有的街道會張貼24孝圖,其實24孝是明清才有的,裡面有很多糟粕,“就像郭巨埋兒奉母,現在能學這個嗎?要是那樣,這不是喪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判斷力嗎?”
  謝大寧也提醒說,在弘揚傳統文化時,一定要區分哪些該弘揚,否則後果可能會很危險。“我們現在不是單純地弘揚傳統,而是在汲取傳統營養的基礎上,生髮出新的符合時代的價值體系,這需要慢慢研究。”
  “現在國學很熱,我們不少同學都在學,社會上也有很多國學培訓機構,那為什麼有很多道德方面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呢?”李欣然很想以後繼續研究這些困擾他的問題。
  近年來,不少學校紛紛推出國學班,或者鼓勵背誦經典,還有的恢復古代的成人禮等,這些都是弘揚傳統文化的嘗試,但對解決道德問題發揮了多大作用,不少人表示懷疑。
  “如果形式和內容不能統一,這些形式是沒有意義的。”對於單純的舉行儀式或背誦經典,曾振宇不太看好。在他看來,現在學校里背誦經典等沒能解決問題,是因為只把經典當知識,而沒有當成信仰。
  “只是簡單地背誦幾句經典,而不是用這些內容約束自己的行為,這種弘揚是不會起作用的。”曾振宇說。楊朝明則提醒,如果僅讓孩子背誦經典,可能還會引起他們的反感。
  謝大寧表示,“儒學是君子之學,如果學習者不親自踐行,就失去了意義,更沒有了帶動教化身邊人的作用。”
  曾振宇則認為,現在的教育和家長的要求功利性太強,讓孩子背誦經典往往不是為了提高修養,而是為了應試。
  傳統文化熱還僅集中在精英階層
  “現在弘揚傳統文化沒能發揮作用,還與家庭、教育、制度等方面有關。”曾振宇分析說,例如現在這一代孩子的父母,本身就沒有很好地接受傳統文化,很難對孩子言傳身教,“這決定了這一代孩子家風先天不足。”
  而到了學校,又往往是應試教育,在制度層面沒有保障,要真正弘揚傳統文化很難。
  曾振宇說,在古代,既有家庭父母的教育,士紳這個階層又進行言傳身教,在國家制度上還有科舉制度等進行保障。
  “在古代中國,士紳這個階層在儒學社會化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”謝大寧表示,士紳階層在將儒學由精英階層教化給全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,但現在中國沒有了這樣一個階層。
  在謝大寧看來,現在傳統文化雖然很熱,但主要集中在精英階層。“儒學要走出殿堂,到民間去。”讓謝大寧感到高興的是,現在全社會都在積極作為,例如尼山聖源書院等實踐提供了借鑒意義。“一種文化、價值觀要使全社會接受,需要很長時間。”
  當然也有比較樂觀者。“我覺得現在中國出現的各種所謂的‘道德滑坡’,會隨著經濟發展逐漸得到解決。”杜保瑞說。
(原標題:僅當知識背誦儒學救不了道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s27hsfw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